当前位置>首页>市场监管>御寒“神器”电加热衣走红,专家教你如何安全使用
御寒“神器”电加热衣走红,专家教你如何安全使用
时间:2025-11-24 11:30:42

  商都网市场监管专栏:(徐起升 李大顺 赵相超)最近气温骤降,不少人用上各种“取暖神器”,而一种被网友称为“行走的电热毯”的电加热衣迅速走红。这类产品本质是在衣物内衬植入发热片,通过外接充电宝供电实现局部发热,核心技术集中在发热元件上。
      这种御寒“神器”效果到底怎么样?安全质量是否可靠?
电加热衣走红 价格差异大
     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,这类具有加热功能的衣服琳琅满目,价格从几十元到超千元不等,分为搭售充电宝和不带充电宝两种。款式上,既有外穿的马甲、夹克等,也有贴身的保暖内衣。
      记者随机点开一款具有加热保温功能的马甲产品页面,显示该马甲有近20个发热区域,包含从40℃到70℃不等的四档温控,该产品还特别标注可以水洗。

      专家介绍,电加热衣一般是指在衣服内衬里放置发热片,通过充电宝进行供电后,实现局部发热。不同材质的发热片,具有不同的特性。目前的发热片主要有碳基膜(包括碳纤维膜、石墨烯膜)、金属膜,还有普通的金属发热丝。碳基膜的特点是加热速度比较快,金属膜和金属加热丝的发热量稳定,但是不抗弯折,揉搓和弯折可能导致直接损坏。

      专家称,电加热衣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款新兴产品,既往没有专门的国家标准,商家一般参考的是2008年出台的针对电热毯、电热垫等柔性加热器具的国家标准GB4706.8-2008。去年新出台了新版国标GB4706.8-2024,将于2026年8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。新国标将电加热衣单独列为一章,对其温度上限也进行了明确要求。
3秒速热、最高可达65℃?部分电加热衣效果与宣传不符
这些市面上价格不同的电加热衣,实际穿戴中的加热保暖效果如何?消防部门针对电加热马甲开展模拟试验后,发现几大核心问题:
      1.发热效果严重“缩水”
      某宣称“3秒速热、最高65℃”的产品,实际穿戴开启15分钟后,右胸温度仅35.6℃,最高温的右肩也仅41.3℃,与宣传差距显著。 
     2.安全资质缺失 
     测试产品中,部分仅持有纺织物检测标准,缺乏加热电器类质量检测报告。两款低价产品内部线路布设混乱,存在线路跨越现象,这违反了现行国标GB 4706.8-2008中“柔性发热器具应避免布线跨越”的要求,易导致线路松动和局部过热风险。

      根据现行的2008年国标要求,类似的柔性发热器具应尽量避免内部布线跨越,否则易造成电气线路连接松动,带来局部过热风险。现场拆解发现,网购的四款电加热衣,其中两款售价一百多元的低价产品内部布线混乱,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。

      值得注意的是,作为新兴产品,电加热衣此前长期缺乏专属国家标准,商家普遍参考2008年出台的电热毯类国标GB 4706.8-2008。好消息是,新版国标GB/T 4706.8-2024已正式发布,将于2026年8月1日实施,其中首次将电加热衣单独列为一章,并明确了温度上限等关键指标。
安全使用指南
1.购买必看资质
      查看产品是否符合GB 4706.8系列国标,搭配的充电宝是否具备CCC认证,是否有加热电器类质量检测报告。
2.注意使用场景
      潮湿的环境下尽量不要使用电加热衣,防止引发故障。进入高温环境即断电,避免温度叠加导致不适。
3.遵循说明书使用
      按标识选择手洗或机洗,一般机洗用轻柔模式,水温不超过30℃,使用中性洗涤剂;禁止烘干、熨烫,洗净后自然晾干、风干;避免重物按压、折叠,切勿私自改装或拆卸发热元件。
来源:漯河市消费者协会

责任编辑:豫健康1